top of page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包凡事件打擊中國商界信心

袁莉

「如果你不認識包凡,說明生意做得還不夠大,」業內有句話這樣說

(轉載自紐約時報)

2015年情人節,中國最大的兩家網約車初創公司——一家由科技巨頭阿里巴巴投資,一家由騰訊支持——在燒光了數億元的價格戰後宣布合併。撮合這筆交易、制衡雙方鬥志旺盛的創始人和投資人的,正是有中國科技行業「造雨人」之稱的包凡。


後來,他創立的投資銀行華興資本又為中國許多最成功的科技企業提供諮詢和投資,並推動它們在香港和紐約的上市。


「如果你不認識包凡,說明生意做得還不夠大,」業內有句話這樣說。


八年後,在上週的情人節當天,包凡失蹤的說法流傳開來。他的公司後來在一份管理聲明中證實他已失聯。中國媒體報導稱,當局傳喚他協助調查自家公司的一名前高管,後者曾在一家國有金融機構工作。


中國科技界正在密切關注包凡的遭遇,他與該行業幾乎所有舉足輕重的人物都有了解或合作。他在商界之外的知名度並不高,但和馬雲一樣,是中國科技行業不斷崛起的象徵。馬雲是阿里巴巴創始人,自2020年與政府失和後,基本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北京的新重點是在結束「清零」政策以及對私營部門的打壓後恢復商業信心,包凡的失蹤是對這項工作的削弱。此事可能將顛覆政府對支持民營企業、依法保護商業階層的承諾


哪怕包凡不久後重新露面,此事也可以揭示中國科技行業如何陷入同政府的糾纏,該行業曾是中國全球化和獨立程度最高的。





「兔死狐悲,唇亡齒寒,」一位認識包凡十多年的高管用兩個成語來形容同行的心情。


「這不能只看作是包凡個人的事,」他說。就像我採訪過的其他企業家一樣,因為害怕遭到報復,他要求匿名。「這是一個行業事件,事關投資人和企業家的生存問題。」


一位曾與包凡合作的科技創始人在社群媒體上寫道,企業家就像「驚弓之鳥」。「信心這件事,起得慢,退得快,」他寫道。「沒有信心,誰來投資建廠搞公司投資未來?」


這些人的擔憂在於,當局可以不經法律程序就讓人消失,而這種情況隨時隨地都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現年52歲的包凡是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出生的眾多受益於中國開放政策的中國人之一。他的父母都是外交官,他比大多數同齡人更早接觸到外面的世界。他在挪威獲得了學士和碩士學位,畢業後曾在摩根士丹利和瑞士信貸工作。


2004年,包凡創立華興資本,專注於剛起步的互聯網行業,對於那些忙於從中國移動和中國石油等國有巨頭身上逐利的華爾街大公司來說,這個行業的規模太小了。他結識了科技界所有的大人物,這些人當時還是無名小卒,對融資知之甚少。


當他們需要融資和建議時,包凡成了他們的首選銀行家。2015到2017年是華興資本的鼎盛時期,當時中國的初創企業廣受青睞,籌集的資金可媲美矽谷的同行。在2015年的四個大型併購中,包凡參與促成了其中三個,這些併購創立的互聯網公司佔據了主導地位,例如滴滴和送餐巨頭美團。



隨著科技行業的發展,包凡的野心也在增長。除了包攬併購交易,他的公司還開始投資初創企業。

他變得和他幫助培養的創始人一樣出名,並且是中國國內外會議上廣受歡迎的演講者。他一直以一個招搖外露的形象示人,喜歡談論他的愛好,例如拳擊和一級方程式賽車。與中國科技行業的許多人一樣,包凡信奉自由市場,希望政府盡可能不要干預。


但在習近平的領導下,中國政府加強了對經濟的控制。科技行業不得不學會如何應對。為了順暢地與官員溝通,公司擴大了政府關係團隊,聘請前官員和國企高管。


華興資本也不例外。2017年,國有銀行業巨頭中國工商銀行旗下的工銀國際向這家投資銀行提供了2億美元的信貸額度。包凡以其公司的股份為這筆貸款作抵押,並承諾第二年華興資本在香港上市後償還。公司兌現了這一承諾。


2020年,包凡聘請工銀國際董事長叢林擔任華興資本成立的證券公司的董事長。去年9月,叢林因加入華興資本之前的一些交易成為政府調查對象。他大約在那個時候離開了公司。


即使沒有這個麻煩,2022年對包凡來說也是不順的一年。政府對科技、教育和其他商業部門進行監管打擊,交易消失殆盡,嚴厲的「清零」政策使數億人處於封鎖狀態,經濟活動停止。


去年前六個月,華興資本的收入下降了40%,公司虧損2300萬美元,而一年前的利潤為1.79億美元。

自包凡失蹤的消息傳出後,華興資本的股價已下跌逾20%。



包凡已經在改變他的風格,以適應國家領導的轉變。在過去的幾年裡,他較少出現在媒體上。在2021年一次大型互聯網會議上的演講中,他引用了習近平關於數字經濟的指示,使用了「新時代」和「網路空間命運共同體」等政府用語。


去年10月國慶節,他在微信朋友圈發貼:「熱烈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3週年!」他的公司為此製作了一張紅色配圖。這恐怕不是包凡以前會做的事情。


對商業階級產生敵意的不僅僅是政府。在社群媒體平台微博上,有人說包凡的失蹤證明他貪婪且缺乏判斷力。


週六是中國前最高領導人鄧小平逝世26週年。一些人寫文章或在社群媒體上發帖紀念他,緬懷中國對外開放和領導人著重建設經濟的日子。


一篇關於包凡的熱門文章也在懷舊。標題是《包凡想留在2016年嗎?》。那一年是包凡事業的巔峰。許多人擔心那時也可能是中國科技行業的巔峰。



bottom of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