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中正
- 虞子平
- 2022年5月30日
- 讀畢需時 2 分鐘

蔣中正(1887年10月31日-1975年4月5日),原名瑞元,學名志清,字介石。浙江奉化人,是近代中國著名政治及軍事人物,歷任黃埔軍校校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長、中華民國特級上將、中國國民黨總裁、三民主義青年團團長、第二次世界大戰同盟國中國戰區最高統帥、中華民國總統等職。
蔣父肇聰繼承祖業經營鹽鋪,1895年病歿。蔣中正由母親王采玉撫養成人,幼年入塾,誦讀經史。 1903年入奉化鳳麓學堂,兩年後至寧波箭金學堂就讀。 1906年初肄業於龍津中學堂,4月東渡日本,入東京清華學校,結識陳其美等人,受到反清思想的影響。 1906年末回國,1907年考入保定全國陸軍速成學堂,習砲兵。 1908年春赴日,入東京振武學校並加入同盟會,1910年冬畢業後,入日本陸軍第十三師團第十九聯隊為士官候補生。投身民主革命獲得孫中山的器重,辛亥革命爆發後,蔣中正回上海,受陳其美指派,率先鋒隊百餘人至杭州,參加光復浙江之役;嗣後在滬軍都督陳其美部任滬軍第五團團長,與陳其美、滬軍第二師師長黃郛結拜為“盟兄弟”。
1913年夏二次革命起,在上海參加攻打江南製造局,事敗後隱居上海,10月加入籌建中的中華革命黨,11月再渡日本。
1914年7月,孫中山在東京宣告中華革命黨正式成立,蔣中正被派往上海、哈爾濱協助陳其美從事反對袁世凱的革命活動。
1916年5月陳其美被刺後,蔣中正奉孫中山命去山東濰縣任中華革命軍東北軍參謀長。 1917年7月孫中山南下“護法”建立中華民國軍政府,1918年3月蔣中正任粵軍總司令部作戰科主任,半年後任粵軍第二支隊司令駐閩。 1922年6月粵軍總司令陳炯明兵變,孫中山避難於永豐艦,蔣去廣州登艦侍護40餘日。 8月奉派率領“孫逸仙博士代表團”赴蘇考察學習軍事、政治和黨務。
1924年1月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決定建立陸軍軍官學校,訓練革命軍隊,孫中山任命蔣中正為軍校校長兼粵軍總司令部參謀長。之後相繼擔任軍事委員會主席、國民黨中央組織部長、軍人部長、國民革命軍總司令以及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等要職。
1927年4月18在南京組建“國民政府”,1928年2月主持國民黨二屆四中全會,被舉為中央政治委員會主席和軍事委員會主席。至1975年4月5日逝世,一直是中華民國政壇最高權力者。
1930年10月23日,他在上海基督教慕爾堂(今沐恩堂)受洗為基督徒,晚年對基督教信仰更加誠篤,每逢主日,偕夫人一起到台北市士林凱歌堂做禮拜,最愛吟唱的讚美詩是“慈光歌”。 1975年4月5日午夜,蔣中正行完他一生所走的路,安然辭世。在其遺囑中,他不忘見證自己:“無時不以耶穌基督與總理的信徒自居。”
Comments